4月11日14时,突如其来的沙尘天气并未影响海原县高崖乡新民村村民周海霞的上工热情。在家给孩子做好午饭后,她骑电动自行车赶往村头新建大棚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地。连片的钢架大棚在风沙中泛着银光,格外醒目。“在这个以工代赈项目干了一个月,昨天刚领了4000多元工资。”周海霞利落地戴上围巾,加入施工队伍。不远处,48岁的杨天花正弯腰检查滴灌管道。她家供着两个大学生,这份工作每天能收入140元,给孩子们贴补生活费。
“家里6亩地流转给合作社,每年租金3900元,我在这里务工每天还能挣160元。”在距离乡政府不远的排水管网及道路修复以工代赈示范项目上,村民马德学一边搅拌水泥一边说,这份工作就在家门口,能及时照应多病的母亲,让他安心。
今年,高崖乡以工代赈项目将吸纳超过760名“不离乡、不离土”的务工者,发放补贴逾千万元。
联合村3400亩硒砂瓜田里,曾经零散的“补丁地”已连成片,滴灌系统精准输送养分。村党支部书记算了一笔账:集中流转后,既节水又增产,农户“租金+务工”收入比过去单干高出两倍。
高崖乡11.1万亩耕地中,9.2万亩水浇地通过高效节水改造,种出91.6%良种率的肉牛饲草,长出远销福建的“黄金枸杞”,更孕育出年产值超5000万元的瓜果产业。就连边角地也没闲着——449座设施拱棚正在红古村、新民村、联合村以及草场村次第铺开,打造小番茄种植经济带。
货运司机马建荣拉完货后回香水村看孩子。“送货到大城市,就给孩子们买点新鲜玩意,这次是蓝牙耳机。”香水村425名货运司机、175辆货车去年创收1225万元。今年,马建荣计划贷款换新车,“闲不下来,准备再带几个乡亲一起跑运输”。
这种“闲不下来”在全乡处处可见:高崖乡零工驿站内,张伟光翻看着广东电子厂的招工信息,计划带弟弟外出闯荡;联合村苹果园里,村干部正和技术员琢磨“颜值提升计划”,“我们苹果好吃但不‘俊’,得让450亩果子既丰产又卖相好”……
“没有闲田荒废,没有闲人蹉跎。”高崖乡党委书记王枭总结道。据介绍,该乡共28897人、6700户常住家庭,去年全乡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23年增长9.24%,达到了16845.23元。“去年发放救助补贴642万元,未新增一个‘等靠要’的懒汉。政策兜底不养闲人,大家都动起来了!”(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段春)(来源:宁夏日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55-8737187/5035386
邮箱:znrmtzx@163.com
备案号:宁ICP备18000997号